克拉玛依友谊桥在夜色下如银河横贯城市。本报首席记者 闵勇 摄
LED点光源电子屏点亮城区。本报首席记者 闵勇 摄
克拉玛依河上的拱桥和倒影组成镜面对称美。本报首席记者 闵勇 摄
音乐喷泉的水柱随着旋律激昂起伏。本报首席记者 闵勇 摄
亮化后的魔鬼城景区更具神秘魅力。本报记者 姚继东摄
九龙潭景区灯光绚丽。本报通讯员 佚名 摄
曾经“没有水,没有草,鸟儿也不飞”的戈壁滩,如今成了野生动物栖息的家园。
从1955年发现油田到2000年“引水工程”竣工前的45年里,我市处于缺水状态,达不到很多鸟类的生存条件。
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,我市开始对市区及周边进行绿化改造和城市工业、生活用水的无害化处理,尤其是“引水工程”竣工及玛依湖区恢复后,我市小气候逐渐形成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市加快生态建设步伐,启动了“绿化工程”“荒漠化治理”等生态项目,城区周边植被增多,生态环境变得更好。
2018年3月28日,野生灰鹤在市区上空盘旋。
2018年1月8日,市区西郊,一只狐狸在探望。
2019年8月11日,市郊西戈壁公园,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鹅喉羚在漫步。
2019年2月3日,市区北郊山坡上,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盘羊在行走、觅食。
2019年8月4日,世界濒危、国家珍稀动物普氏野马在彩南油田周边的荒漠上觅草。
2019年3月26日,两只野驴在火烧山油田伫立。
截至今年10月,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收录的鸟类达121种,其中40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。
“近两年来,火烈鸟、林鸮雕、大天鹅等对环境要求很高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频频出现,印证了我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。”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赵兰生说。